回到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2015年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总结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发表时间:2016-03-29 03:40:00 信息来源: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一、2015年我市招生考试概况

我市全年共组织了国家学历教育统一考试、省市教育统一考试、教育类社会考试32次,共计服务考生120多万人次。各类项考试基本情况如下: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市共有64596人报考普通高考,其中理科31111人,比去年增加689人,文科20163人,高职类4740人,单考单招类1820人。高考英语听说成绩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平均分高达9.5分,较全省平均分7.4分高2.1分,遥遥领先;高考上线率再创新高,第一批本科上线率19.38%,比去年高出2.3个百分点,取得重大突破;招收民航和空军飞行学员分别为39人和12人,招收空军飞行学员数较上年增加2人。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全市共有中考考生110343人,总人数同比减少2198人,其中应届毕业生108099人,往届生2070人,外地返穗生173人,境外来穗生1人。今年非广州户籍考生人数首次突破3万人,达31819人,同比增加3514人。普通高中取录方面,全市122所普通高中学校共有招生计划61203个,录取60349人,计划完成率为98.60%。

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全市共有117993人参加考试,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报考高中起点专科的93616人,高中起点本科的675人,专科升本科的23702人。共启用考点120个,考场3989个。

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市有799名考生报名参加1月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市设考点7个,考场30间;有59586名考生报名参加6月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市设12个考区,53个考点,2039间考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年4次自学考试共有252260人次报考,涉及578544科次,累计使用了202个考点、19959个考场。考试质量和通过率稳步提升,考试规模保持在全省前列。受理了1718人转考申请和4268科次免考申请,办理身份证号、课程成绩、姓名等错漏数据更正的登记初审共373人次。上半年办理毕业登记10519人,下半年办理毕业登记9640人,均接近全省一半。

教育类社会考试——全年组织教育类社会考试13次,服务考生近20万人次。其中省中职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2970人次、剑桥少儿英语全国统考3687人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103248科次、全国英语等级考试21056人次、全国非学历(行业)证书考试69021科次。

此外,市、区教育部门办幼儿园今年首次在统一平台进行网上报名和电脑派位招生,共受理了26851名幼儿报名,圆满完成159个园区5983个面向全市招生计划的电脑派位工作。还顺利完成2015年我市局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的笔试工作,协助市教育局组织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15试测工作。

二、2015年招生考试主要工作

(一)务实担当,招考改革平稳顺利。

1.高考加分政策改革平稳顺利实施。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是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广东省高考加分从2015年起只保留包括侨生和台湾考生仍可加分等4个全国性加分项目,取消所有原地方性加分项目和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我市加强对高考加分工作的全过程管理,从严从紧落实加分考生资格审核,通过宣传、解读以及舆论引导工作,使高中阶段在校生和今后将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正确理解我省高考加分项目调整的变化情况,在加分申报文件中对台湾考生和台湾籍青年所需要提交的材料进行了细化要求,使得工作要求的传达更加清晰准确,确保政策调整平稳顺利进行。此外,建议省教育考试院简化了退役军人加分的信息采集手续,直接用退役军人的报考名单作为加分名单,免除了有关材料的收集汇总工作,避免了重复劳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今年我市共报送享受录取照顾资格考生175人。

2.异地高考改革继续顺利实施。今年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实施的第二年,我市严格依照报考条件,不断优化普通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系统,针对随迁子女信息采集工作的复杂性,对考生输入的信息进行了多项校验,信息采集完整性、一致性不断提高;并进一步协调理顺各部门审核流程,简化考生报名流程,切实加强随迁子女考生报考资格审核,为妥善应对2016年我省全面实施“异地高考”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在高考报名考生资格审查环节继续严格审查考生的有效户籍,打击和防范“高考移民”,共对200多名具有广州市学籍的高考考生进行学籍户籍审核。

3.异地中考改革稳中有进。结合上年“异地中考”新政实施情况,进一步优化中考补录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合理调配高中学位资源,录取满意度高。今年补录继续实施不区分户籍生计划和具有我市初中三年完整学籍的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计划的措施以及继续实行分段投档的办法,有效缓解了取消择校生、实施“异地中考”新政带来的借读生竞争激烈、高分落选等问题。面向全市范围补录的区属学校队伍进一步壮大,南沙、萝岗、花都、增城和从化5区,26所区属公办学校共有2528个面向全市范围补录计划,补录计划完成率和生源质量均较高,均在502分以上完成补录,计划完成率达100%,缓解了中心城区普通高中学位较为紧缺问题,也通过学生的流动促进各区之间的交流和教育均衡发展。

4.自考综合改革有序实施。我省2015年自考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我市及早准备,周密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确保各项改革有序顺利实施。针对教育部、省考试院关于不再对社会考生的报考专业进行限制,独立办班、相沟通班、公开(开放)学院和本科第二学历班等自考助学单位的考生均需通过相应主考学校集体报考,凡申请自考本科毕业的考生均需在5月20日和11月20日前在网上登记个人前置学历信息并由省自考办查验通过后才能办理毕业申请等三项改革,我市制定了具体工作要求和流程,加强对报名点和助学单位的管理,加大对考生的宣传和指引,考生报名报考和毕业申请均平稳顺利。针对2015年起1月和7月自考只开考本省命题课程、4月和10月则安排全国统考课程这一开考计划上的重大调整,市、区招考办加强沟通协调,虽全年报考人数和科数对比去年同期有较大调整,但各区均能合理做好考点安排,保证考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市还充分发挥考生规模大、考务经验丰富的优势,今年10月份承担的考试中有7门课程开展了网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圆满顺利,为我省自考于2016年全面实施网评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其他各类招生考试改革任务均圆满完成。市、区教育部门办幼儿园今年首次在统一平台进行网上报名和电脑派位招生,并首次实施双(多)胞胎报名“二选一”政策,派位结果广受认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启用新考务系统、实行全省统一网上报名等新举措均顺利进行,并实现部分考点视频监控互联互通,社考工作信息化、规范化取得实质进步。

(二)严密规范,平安招考顺利实现。

1.考务组织管理更加精细科学。高考结合近年来各地偶发的一些考务事件,制定了考点广播系统应急保障预案和《考点急救指引》,进一步完善考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并针对各类特殊考生需求编制相应的考试指引,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特殊考生的考务管理和服务。中考体育考试专用电脑实现全程联网,考试数据管理更为严格高效。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合理调配考官,克服考试规模大增33%、考官数量偏少的困难,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2.考风考纪更加严明。高考前部署了打击销售作弊器材专项行动、净化涉考网络环境专项行动、净化考点周边环境专项行动和打击替考作弊等四项集中整治行动,肃清滋生违纪舞弊的不良社会环境。高考期间全市58个考点全部启用无线电作弊防控系统,有效阻断考场内的多种无线信号,严密防范违规作弊行为。

3.考试环境综合保障更加有力。继续印发高考实施方案,各部门职责落实到,工作成效明显。高考期间,全市各考点周边环境和谐有序,未接到任何干扰考试进行的报告。今年中考和成人高考也参照高考标准联防联控,各单位主动工作,落实应急保障,加强考点巡逻和环境整治,保障各项考试顺利进行。

(三)创新驱动,智慧招考“互联网+”势头良好。

1.考点硬件建设达到高标准。今年,市招考办加强统筹协调和督办,各区加大投入落实建设资金,供电部门大力支持,基本落实高考考点空调和供电保障工作,为发展智慧招考创造良好硬件条件。实现了今年高考前全市58个高考考点全部安装空调、全部建有双回路或自备发电机的目标,考生迎来“最凉爽高考”。

2.视频监控建设和网上巡查互联互通实现新突破。基本完成中考考点本地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标准化考点网上巡查系统接入工作,144个考点和各区试卷保密室的视频监控已按场所分类接入市网上巡查系统,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视频画质流畅稳定,全市视频时间自动同步。各区招考办可在办公电脑上实时网上巡查本区考点考试情况。现已有30多个标准化考点视频监控改造为数字高清视频,视频画质清晰。

3.考点作弊防控技术持续升级。基本完成标准化考点考生身份验证系统升级改造工作。今年升级改造市端考生身份验证管理系统,集中管理报名点和考点采集的考生相片、指纹、身份证等身份信息数据,通过多种人脸识别算法、指纹识别算法的综合应用,提高考生身份验证的准确性。

4.电子化智能化应用不断拓展。中考英语口试今年首次实行智能评卷和人工评卷相结合的方式,在部分题型运用计算机自动评卷,人评工作量相比以往大幅减少,进一步提升了考试的信息化水准。中考体育考试耐力跑项目使用全新的电动计时设备,整套电动计时系统更加稳定可靠。为广州招考微信和支付宝城市服务开发了指尖上的招考查询功能,招考管理和服务向“互联网+”迈出新步伐。

(四)服务臻善,“满意招考”提质增效。

1.完善平台建设,彰显官方权威。今年5月上线运行“广州招考”官方微信平台,与广州招考网、广州招考微博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进一步强化招考宣传的官方主体地位。三大平台联动供稿,优势互补,招考信息传播覆盖面更广,可读性和时效性更高,成为考生快捷获取招考资讯的首选。截至2015年11月已发布各类政策文件和招考资讯470篇、页面访问量逾2721万人次;招考微博粉丝突破1.4万人,单条微博最高阅读量达5.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微信平台除图文并茂地及时推送各类招考信息,还开通了各类业务查询功能,上线短短7个月,累计关注人数达2.9万人。此外,高考和中考招生现场咨询会等品牌宣传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2015年中考和高考招生现场咨询会接待考生和家长分别达6.6万和10.2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2.加强媒体合作,提升招考信息传播效率。一是建立长期联系的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数量进一步增加,新增了羊城地铁报、中国教育在线、腾讯网、凤凰网等,全年共有18家媒体共刊载了404篇关于我市招考工作的宣传报导。二是在接受传统电视、电台访谈基础上,创新媒体宣传合作形式,增加微博、微信和网络视频访谈等宣传活动场次,并注意在访谈过程中增加与考生和家长的互动。联合信息时报、新浪网推出“高考备考”网络访谈活动,与广州发布、信息时报社等合作举办微博访谈,分别联合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推出网络视频访谈。三是编印出版纸质专刊,向考生免费发放。继续编印数十万份中考和高考报考指南;与信息时报合作组编出版《赢在中考》、《赢在高考》特刊;与六子文化公司合作“名校速递”专刊《上学去哪儿》;与羊城地铁报合作专刊《求学宝典》。各类纸质专刊不仅内容丰富、便于深度阅读,也照顾到不同人群获取信息的条件和习惯。

3.细致落实人性服务,关爱特殊考生。普通高考为21名考生办理特殊需求申请手续,其中有6名考生申请延长考试时间(2名考生申请使用放大字号试卷,4名考生因身体残疾申请延长),15名考生申请佩戴助听器参加考试,为24名肺结核、2名水痘考生启用备用考场;中考文化课期间共为患水痘、红眼病等传染疾病和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的考生启用备用考场17间,为4名视力障碍的考生特制放大试卷和答题卡,允许3名听力障碍的考生佩戴助听器参加考试;自考继续在4个监狱设立特殊考点服务特殊考生。

4.优化调整考务安排,更加方便考生。中考文化课考试时间在听取广大考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调整至周末,并确定今后原则上安排在周六、日开考,避开工作日交通压力,也便于家长送考陪考,受到考生和家长普遍欢迎。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期间,部分考生因参加艺术类校考而与英语听说考试时间冲突,经积极与省教育考试院协调,为36名考生调整了考试时间,确保了他们顺利参加考试。

三、2016年招生考试工作重点

2016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招生考试”的宗旨,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招生考试改革政策和决策部署,深入实施“阳光工程”,稳步推进我市招生考试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着力抓好以下十项重点工作,确保2016年我市招生考试任务顺利完成。

一是积极参与省、市招生考试综合改革。配合省教育考试院做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方案的制订、实施工作,及时总结问题和经验,进一步理顺异地高考考生资格审核工作流程、规范资格审核材料、统一审核标准等,确保资格审核工作公平公正。

二是做好中考指标到校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我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部分招生指标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简称“指标到校”)将于2016年起正式实施。为此,要通过各种媒介、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指标到校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在志愿填报辅导等方面做好服务指引,引导考生、家长正确理解政策,合理填报志愿。

三是做好英语口语和听力合并考试工作。2016年中考英语口语和听力考试将合并为听说考试,并采用计算机智能评卷。要全力做好智能评卷技术保障,侧重做好专家定标和异常处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四是做好中考文化课统一评卷工作。2016年将取消番禺、花都、从化、增城四区中考文化课评卷点,全市集中在中心城区设立文化课6科评卷点。要确保明年集中评卷工作顺利推进,进一步提高我市中考评卷质量。

五是做好考点(报名点)设置和管理工作。继续推进中考文化课考试考点的布局调整和优化工作,明确中考文化课考点建设标准,对不合格的考点进行整改或撤销。加强自学考试、教育类社会考试社会报名点和助学机构管理。

六是继续推进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加强考点标准化建设,大力提高考点软硬件设施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七是继续提高我市招生考试信息化应用水平。增强我办网站访问安全性,完善软硬件和数据备份方案,着力夯实招考信息安全基础。

八是继续提高考务管理精细化水平。进一步优化考务,完善报名系统,理顺报名流程,加强对报名点的管理,严防替考行为。

九是加强配发资产管理工作。全面清理固定资产,做好配发资产的监管工作,确保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十是从严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职技术骨干队伍,加强信息技术和招生考试业务系统培训,进一步明确考务人员职责,提高考务系统运用能力和信息化保障水平,保障全市招生考试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当前,招生考试综合改革步伐正在加快,我们要继续抓住历史机遇,求实奋进、大胆创新,努力推动我市招生考试事业稳步向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招生考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